張洪志

說兗州有兩處鐵路俱樂部,你可別納悶,新的坐落在酒仙橋南路,離火車站不遠(yuǎn)處,還有一座 “老態(tài)龍鐘”卻渾身充滿故事的老俱樂部,只是它早已廢棄不用了。

20世紀(jì)50年代,為了適應(yīng)新中國鐵路蓬勃發(fā)展的需要,數(shù)千名鐵路職工家屬從各地聚集到兗州,一時間,鐵路文化生活設(shè)施缺乏。1957年5月,在鐵路宣傳站的原址上,一座寬敞氣派的鐵路俱樂部拔地而起。當(dāng)?shù)鼐用裢侨俗中挝蓓斏巷h揚的五星紅旗、可容納600余人的放映廳兼會議廳、正門上方鑲嵌著的鮮艷路徽和工整的 “鐵路俱樂部”五個大字,無不嘆為觀止。

鐵路俱樂部落成初期,主要功能是晚間放電影。買電影票是在一個只能伸進一只手的小窗口,看電影坐在一排排木制長條椅上,電影放映機為16毫米的小機子,盡管是小銀幕、黑白片,視覺效果不好,但上座率還是很高的。那時候,一部影片在兩三個地方同時穿插放映,這叫“輪片制”,俗稱 “跑片”,這活兒由放映員兼著。觀眾正看得過癮,突然燈亮了,銀幕上打出 “請稍候”的字樣,人們便知道是在 “等片”。幾年后,有人把濟南鐵路文化宮淘汰的一部35毫米電影放映機拿來,進行了拆卸清洗和重新組裝,使之起死回生。這部放映機投放畫面大、影像清晰、音響效果也好,比之前的那個小放映機強很多。

鐵路俱樂部除了每星期放映四五場電影,便是開展一些文藝演出活動。搞得最為活躍的應(yīng)該是各單位的豫劇愛好者組織起來演出,僅兗州機務(wù)段就有10余人,先后上演過 《打龍袍》 《桃花庵》 《打漁殺家》和 《蘇三起解》等折子戲。別看演員們大都來自生產(chǎn)一線,唱念做打的功夫可沒啥挑剔的。還有一批年輕的文藝積極分子,以飽滿的熱情,精心排演了話劇 《雷鋒》 《千萬不要忘記》 《年輕一代》 《苦菜花》等劇目。拉開帷幕,臺上演得盡興,臺下掌聲不斷,劇場氣氛一派輕松快樂。

鐵路俱樂部還有一個重頭戲,就是配合安全生產(chǎn)教育,頌揚運輸一線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責(zé)任感,以對口詞、小演唱、雜技、快板書、豫劇清唱等形式,表演 《護路房》 《送料下車間》 《快樂的炊事員》 《我是機車乘務(wù)員》 《夸食堂》等節(jié)目,生動活潑,有情有趣,每場演出都會吸引很多觀眾,就連舞臺前面的通道上時常都站滿了人,用現(xiàn)在的話說,傳遞了正能量,備受職工歡迎。

年復(fù)一年,鐵路俱樂部于平凡中發(fā)展、在發(fā)展中傳承,成為鐵路職工乃至周邊居民最熟悉的文化場所。到了20世紀(jì)90年代,一座全新的多功能俱樂部建成了,老的鐵路俱樂部光彩不再。沒過多久,老鐵路俱樂部昔日的 “鄰居”都在城鎮(zhèn)改造中被拆除,只有它還披掛著幾十年堅守歲月的風(fēng)塵,強挺著已經(jīng)彎曲的脊梁,端坐在一片瓦礫中,靜靜地看著小城日漸變美。如今,從它身旁走過,那刻上悠悠時光的圍墻、那穿越時空的悅耳曲調(diào),仍讓人感覺到親切和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