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路向現代物流方向轉型發(fā)展,一直受鐵路運力不足的牽制。合作企業(yè)對鐵路運力的依賴,使得鐵路運輸服務一直是賣方市場,客戶有求于鐵路完成其產成品的運輸,其時鐵路人對準時化、信息化的物流概念不以為然,一車難求讓貨運服務人員一直是“鐵老大”模樣,鐵路向物流轉型無從談起。
十幾年的社會經濟生活運行和進步,眼下運輸、物流市場的天變了。因為貨源結構由量變到質變,鐵路擅長的大宗原材料運量一直下滑,而電商物流承載的生活用品卻在百分之幾百地爆炸性增長。因此,穩(wěn)定鐵路運輸份額,增加市場占比,須在生活用品的運輸物流市場分一杯羹,鐵路貨改勢在必行。鐵老大終于要放下身段做店小二,要通過向物流轉型吸引貨源,要修補曾經的鐵飯碗。
筆者認為要提升鐵路在物流服務中的占比,價格是一方面,服務質量的控制也很重要。價格上通過兩端取送業(yè)務的整合,依靠管理和運籌降低成本,把兩端服務的價格降下來,把總的物流費用降低。另外通過市場細分,把運距遠的貨源吸引過來,把兩端服務的成本盡量攤保通過優(yōu)化價格因素,或可作為物流市場中站穩(wěn)腳跟的手段之一。
手段之二是服務質量的控制,客戶選擇服務,有時候不完全是價格決定,上乘的服務也是客戶選擇的重要因素。要通過各種考核手段提高服務質量,即客戶預期的貨物的準時送達和安全送達。這需要鐵路聯動的各有關環(huán)節(jié)在時效方面做出努力,同時,各環(huán)節(jié)對于客戶的貨物安全實施有效控制,盡量不發(fā)生缺損,而且一旦缺損后理賠手續(xù)簡便,使客戶滿意才行。
另外通過市場細分,把那些對運到時限要求不高,不易發(fā)生貨損的貨源作為營銷目標,或者根據鐵路運輸時效長,而客戶需求為按時送達的情況,把那些需要一定倉儲時間的貨源吸引過來,這些都是向市場推出服務產品的有效手段。
可喜的是,鐵路貨運改革以來,一直把價格和服務這兩項作為精細化管理目標,在提供低價的同時,致力于改進服務質量,提升服務水平。改革只有進行時,沒有完成時,期待鐵路在現代物流轉型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效。(王蘭)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